写于证券投资5年之余

上大学时,学业之余总是特别的乏味。了解我的人都知道,我几乎不玩游戏,大学四年间,我拜读了图书馆所有我想看的书籍。出于对新书的偏好,我认为一本书如果真的有价值,那么一定会再版的,读旧书容易浪费时间。在每周五图书馆上新日,我都会把感兴趣的新书一扫而空。我的业余兴趣特别广泛、不论是数学、计算机、经济学、心理学等社科都有涉猎,从小就读了很多很杂很杂,可能对我一生都不会有什么作用的书。
真正接触证券投资还是从2013年开始,当我满足开立账户的条件,就去开立了证券账户。性格上,我是还是倾向于风险规避(risk aversion),我更倾向于承担更小的风险,实现相对没有那么大,但不那么低的年化收益率。证券投资领域,外行跟内行差距很大,认识的很多同事,虽然也买卖股票很多年,但其实并没有总结经验,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策略或方法论。这种就像古代的中国人,只注重应用,却没有提炼出其基础理论,永远只能停留在“野蛮人”时代。
证券投资之前,投资过一段时间比特币,毕竟当时未成年,A股开户都开不了,这段经历,让我有了诸多体会,也快速进入了投资市场。大学期间参与了大学一个技术实验室,在技术之余,我们会聊及历史、人文、投资。通过一师兄了解到了比特币,当时比特币市值500元,于是我尝试性的投资了一笔小钱,最终涨到700元的时候,我就hold不住卖掉了,这也算是实现了40%的一次收益率,这段时间仅仅几个星期。多年后,比特币涨到了1万多美元,当年交易剩余的尾数,也价值几十元了。
投资证券这几年,倒是从未想到要通过证券实现财富自由,这也不现实,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挣点小钱,争取不大亏,为后面的更多年,积累经验。我的操作频率很低,可能一年就买卖几次,一个月也不见得有一次买卖。操作手法也很简单,选一些市值高、市净率低、优质的上市公司,价格低的时候买,涨了就卖,套了就隔一段时间补一些,反正自己的钱又不急用,挣那么多钱也没处花。

转变

从2013年开立证券账户,转眼间5年时间已经过去,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老股民了。今年开始计划承担更大的风险,尝试一些过去没有做的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