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些感想

最近还是提了离职,其实这个想法考虑了很长时间,也确实是经过慎重思考之后才决定的。时间不长不短,不到两年的时间内,对广告行业有了长足的认识,在期间也通过实际行动做到了用科技改变生活、促进流水提升,能制定适宜业务的技术实现方案、架构调整等等,2年来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,更重要的是业务思维。离开广告行业其实也是有些不舍的,但套用另一个同事的话来讲,哪有什么不舍的,都是打工,找到自己最舒适、最开心的活法才是更重要的。
临走之际,其实往往都会有很多谈话。譬如聊聊你在公司觉得有哪些让你觉得不舒服的地方、你觉得可以改进的问题、你对这个业务的看法、离职的原因是什么,甚至会问问你有没有挽回的余地。离职的理由往往千万种,上班太早,领导太傻逼,工作太无聊,没啥成就感,工作安排不合理,业务太烦,高层不靠谱,不懂管理、看不到希望、钱没给够等等都是理由。
一份工作,主要靠三点来维持,相处的人、工作内容、薪酬,三者缺二不可,只要任意两点崩塌,就没法继续待下去了。2年前的一个同事群,一共9个人,现在已经只剩下2个人。这个行业流动性还是很高的,没有谁离了谁就不行了。
薪酬、职级没调整,是比较直接的原因之一,不少同事在有米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,对这些同事而言,有米是第一份工作,也是倾注了蛮多情感的家,有米的技术栈其实都比较前沿,技术同学的能力都还不错,广州的技术公司并不多,圈子就这么大,有米的同学们还是很有市场竞争力。早些年的有米还是很不错的,弹性的考勤制度、双休、少加班(至少不强制),这种制度比较考验主动性,是建立在一个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,相对扁平化的管理,自由的环境。近两年公司的一系列战略性错误,对业务、产品的短视,不接底气的制度,都是近两年人才流失、业务方向迷失的根本原因。一个公司堕落的开始,都是注重考勤,开始过分关注员工的上班时间,加班情况,又缺乏激励,缺乏对自身实力与定位的了解,没有关注员工的自身发展,没有一个适宜的绩效评定。不懂业务的高层,不接地气的考勤制度,不尊重市场规律,朝更暮改的战略方向。高层想法变得太快,过于随意,普通同学其实是很累的,并不是大家不够努力,而且方向不对。有米并不是一个大公司,但似乎所有大公司有的弊病,都不少。
其实不管是平时的工作,还是离职的例行问答,我的回答都是很直接、直率的,也会经常与leader交换一下看法和意见,沟通所有关键问题的想法和gap,并解决这类问题。这些都是中层能直接解决的问题,并且都解决的不错,我们也找到很好的协作方式,确实做出了较好的成绩。但高层其实很少聆听他人的意见,不管是业务方向上还是公司经营方式,反馈最多的考勤问题,就直接置之不理,带着这种傲慢与偏见。广州的早高峰特别挤,挤到你怀疑人生,挤到你根本就不想去上班,然而你去到公司楼下,还要多排队15-20分钟等电梯,可能你会怀疑早到这点时间能做什么,毕竟同学们付出了大于半个小时通勤时间的成本。
广告行业其实是一个非常朝气蓬勃的行业,当你自己遇到问题了,可以了解市场和同行的情况,你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,而不是责怪行情、市场,往往不是这个市场不行了,而是你不行了。看看别家的年会与年终奖,不要责怪大环境,经济再差也有大把赚钱的公司,好的技术根本不愁工作。找不到工作的都是各个行业的底层。

技术的价值

以前我一直在思考技术的价值在哪里,有哪些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,最近似乎得到了一些答案。纵观很多技术经理、技术总监,有的很懂业务,但缺乏技术架构认识,很难管住其他的技术,想法、关注点与实际也有些差距,就很难维持一个高效稳定业务系统,有的技术可能很强,但缺乏对业务的理解,重心放在技术代码的提升,如何规范化,如何提升技术的能力等等,但其实会发现,如果你缺乏对业务的了解,你的技术再好,方向错了,业务场景发生了变化,再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。做技术、做架构,我认为都不应该脱离业务思维,脱离了业务思维的架构师,往往会给你一个很高大上的架构,他确实很好,技术也很厉害,但不适合这个业务。
作为技术负责,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,做更多、更大的事情,这才是我们的价值体现。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,如果有1000个bug和100个紧急的业务需求,你如何判断哪50个是最重要、最迫切的。这要求你需要具备行业敏锐度,有判断能力,了解你的业务场景是面向哪些用户,你的用户群体最在意的是什么?你要建造的是一栋大厦,而不仅仅是一堵墙,这面墙有些瑕疵,但并不影响你这栋大楼的按期交付,别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这些小事上面。
靠谱的程序员很难得,你交给他一个需求,他会先判断这个需求的合理性、场景,有争议部分事先充分沟通,制定一个适宜的方案,跟需求方确认这个方案的预期,开发,并且做足测试,确认功能的完整性,和需求方一起验收需求,通过数据回顾功能的作用,并能主动做出一些优化、提出一些建议。能做到这些的,都是非常靠谱的技术,你会很信任他,愿意把更多更重要的事情,交给他负责。

对海外市场看法

海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,毕竟除了中国,其他的都算海外,市场够大(😄),尤其是新兴市场,你可以照搬你以往的成功经验,适当改造,通过一些接地气的方案,就能在一个新的市场收割一波。再从汇率角度考虑,比如你在美国市场赚2美元,换回来就是14元了,比起外国公司,坐拥廉价的中国劳动力,还能在美国、欧洲等这些海外市场同台竞争,这就是一种网络倾销。
只要你的业务广,这就像是一个风投,多方押注,总会有一个成功的,东方不亮西方亮,这个市场不成功,换一个市场再尝试一次。成功一个就能收回一切成本,并且大赚一笔,而且没有什么市场准入、政策风险。